为扎实推进“总师型”人才实践育人“三个一”,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、传承红色基因,10月25日,四色AV
2025年秋季发展对象、入党积极分子、铸剑2班二期学员共146名师生,在徐福后老师的带领下,前往富平,开展了红色实践研学。
在习仲勋故居学习崇高风范
动能学子们抵达红色研学的第一站——习仲勋故居。同学们步入纪念展厅,在讲解员的娓娓道来中,深入了解了习仲勋同志感人至深的人生故事。通过讲解,大家认识到习仲勋同志一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,始终心系故土、情系人民的崇高品格。
正是在这里,他投身革命,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,从此走上革命道路。故居院落门梁上镌刻的“厚德载物”四个大字,以及几间朴素的泥屋,无声地诉说着习仲勋同志吃苦耐劳的品格与艰苦朴素的作风。离开之际,同学们频频回首,凝望墙上毛主席对习仲勋同志“党的利益在第一位”的高度评价,目光中充满了敬仰与追思。


接着,同学们来到了习仲勋陵园。全体师生神情庄重、心怀崇敬,整齐列队于习仲勋同志雕像前深鞠三躬,向这位“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”、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,表达了最深切的缅怀与追思。
赴关中革命纪念馆重温峥嵘岁月
在关中革命纪念馆,同学们先后参观了“关中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展”、“习仲勋同志生平陈列展”和“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”三大主题展区,通过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、一幅幅泛黄的图片资料,一段段催人泪下的抗战故事,系统了解了关中地区从土地革命、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斗争历程,深切感悟革命先烈为创建根据地、推动革命事业发展的崇高精神和伟大贡献。



120抗日誓师纪念地追溯抗战初心
雄伟的抗日誓师纪念碑肃立在120抗日誓师纪念地广场中央,它捍卫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。步入陈列展厅,师生们怀着崇敬之心,认真学习了八路军120师在抗日战争中书写的辉煌篇章——从巧设伏击的雁门关大捷,到英勇收复晋西北七城等赫赫战功。展柜中,一本本字迹泛黄的战地日记、一件件锈迹斑斑的武器装备,无声地诉说着那段铁血岁月;墙上一张张珍贵的历史图片,幕布上一段段黑白的影像资料,共同勾勒出革命先辈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,为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浴血奋战、矢志不渝的英雄形象。在场师生无不为他们的坚定信仰与无畏气概深深震撼。

一天的红色研学虽已结束,但精神的追寻永无止境。从习仲勋故居的朴素泥屋,到庄严肃穆的习仲勋陵园;从记录峥嵘岁月的关中革命纪念馆,到回荡着抗战誓言的120师纪念地,同学们完成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。大家纷纷表示,要将此次富平之行的感悟转化为坚定理想信念、刻苦学习钻研的强大动力,以革命先辈为榜样,传承他们“党的利益在第一位”的忠诚品格与“天天奋斗,天天快乐”的乐观精神,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“总师型”人才,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书写无愧于前辈、无愧于人民的青春答卷。
25年秋季入党积极分子 张钊瑞:作为一名四色AV
的学生、新晋入党积极分子,此次富平红色教育之旅让我备受洗礼。驻足这片承载着初心与使命的土地,先辈们的奋斗足迹与奉献精神深深震撼着我,不仅让我对党员的责任担当有了更深刻的体悟,入党信念也愈发坚定。这段经历更让我读懂了校训“公诚勇毅”的重量——这既是西工大人的精神坐标,更是共产党人的品格底色。我满心期盼能参与更多此类红色教育,带着这份感悟笃行不怠,以实际行动向党组织靠拢,朝着成为光荣共产党员的目标奋力前行。
25年秋季发展对象 林渝珊:这次富平之行真的让我感触很深。走在习仲勋故居的老院子里,看着那些简朴的泥屋,还有门梁上“厚德载物”几个字,仿佛能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当年在这里生活的气息。而在庄严肃穆的陵园鞠躬致敬时,心里特别触动,那种敬意是发自内心的。
在革命纪念馆里,那些已经泛黄的照片、生锈的枪支,还有八路军战士用过的水壶,都让我想象着当年的艰苦岁月。站在120师誓师的地方,仿佛还能听见当年的呐喊声,革命先辈们为民族解放浴血奋战的身影,深深烙印在我心中。
回程的路上我在想,我们这代人确实太幸福了。作为动能的学生,我更应该珍惜现在的好条件,把专业知识学扎实。先辈们用热血换来了今天,我们也要用真本事去建设更好的明天。这次研学让我明白,传承红色基因不是一句空话,而是要落实到每天的学习和成长中。
铸剑2班二期学员 高峰:这次富平之行,于我更像一场“与先辈的隔空对话”。踏入习仲勋故居小院,墙面上混着稻草的土渣先入眼帘——这是岁月刻下的生活温度。屋内无华饰,只有旧桌与农具,却清晰勾勒出场景:这位革命家把“和群众站在一起”的信念,揉进日常每一刻。
在陵园苍松间鞠躬,风过枝叶的声响都浸着庄重。革命纪念馆里,比泛黄照片更戳人的是先辈“啃硬骨也要向前”的韧劲;站在120师誓师广场石阶上,闭眼便共情振臂高呼的热血,将士们“以小我赴大我”的抉择,让我心口发烫。
回程翻着相册里“党的利益在第一位”的题词,我忽然懂了:我们铸剑班学的不只是知识,铸的不只是专业本领,更是“所学用在实处”的初心。我们这代人的“战场”,便是在实验室算准公式、在项目里做精技术,让专业能力真成国家发展的“动力源”。
图片丨代常睿
审核丨徐永超 邢译水